查看原文
其他

一心:别过分修剪了孩子的个性

2017-03-04 一心 学者荟



关注 学者荟享传递价值

微信号:xuezhehui_bj

合作邮箱:497436836@qq.com

学者荟作为公众传播平台,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注民生,亦传播系统化的理论,学术论文,偶发一些时事人文观点以示读者。

坚持做负责任的传播平台和渠道,服务读者,传播价值。


一个被剪掉个性的孩子,只剩怯懦和迷茫,亦步亦趋地前行,怎么还能自信的迎接未来?


这样的孩子多了,一个民族又怎么能有创新性人才?



前些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档纪录片火了,原来是英国一个高中直接邀请五个优秀的中国教师到该校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所有课程都由中国老师来上,做眼保健操、升国旗、每天在学校呆上12小时,这些中国中学生都熟悉的生活常态,却成了英国学生的“灾难”。他们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十分抵触。


一场关于中西方文化冲突和教育方式优劣的争论,一时间在中英两国硝烟弥漫。关于这场争论,自有专家研究定论,这里我不多赘言。


我想说的是有关个性的话题。


早就听说国外的孩子上课比较自由,可以吃东西、讲话,甚至可以随便走动,个性比较张扬。这在国内的课堂绝对是严厉禁止的。


国内学校新学期开始一般先上行为规范课,上至校规,下至班规,逐项明确。然后学校一系列的班级考核细则,开始付诸实施。学生迟到扣分,上课铃声响了还没安静扣分,下课追逐打闹扣分,到食堂排队时插队、敲碗、餐桌有米粒没清除皆扣分,诸如此类的扣分项目甚至多达几十种。


为了保全面子和银子,班主任全力以赴,抓典型,勤教育,软硬兼施。如有屡教不改者,罚抄写,罚站,写检查,打电话给家长,更有甚者,停课反思,各种惩罚手段层出不穷。终于,那些“旁逸斜出”的孩子们正常的“归类”了,成了集体中合格的“产品”。


然后,你就看到穿着清一色校服的孩子们一起安静的上课、做操、吃饭,一切听从指挥,这是学校管理最满意的结果。


可实际情况呢,这种压制和被压制,使老师和学生身心俱疲,心理有问题的越来越多。


除了学校,家庭也一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择名校,买学区房,进各类辅导班。平时千叮嘱,万教导,各种攀比,比谁家的孩子更听话,更爱学习。


严加管束下,有个性、有思想的孩子越来越少了。


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有两个学生留给我的印象很深。


记得当时学习孟子的《杀人以梃与刃》一文,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意思是,孟子问:“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道:)“用刀杀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一位学生下课后递给我一张纸条:“杀人以刃与教,有以异乎?”这是位成绩优异的学生,叛逆的眼睛里藏着深湖般的忧郁。他敢于质疑教育让我惊喜却无从回答,只能在纸条上画了一双眼睛,前方有许多花朵,上面写道:孩子,试着用另一种眼光看世界吧!


另一个孩子,出现在我新接手的一个班级。那天踏进教室,就看到一片“森林”,正感到惊异,班长气呼呼地告状了:“老师,班里太吵,我让大家都站着反思,可就他不站!”


所有的眼光都愤怒地戳在那个男生身上,凭什么我们都站,你不站?男生是个倔强的学差生,低垂着头,显然有些顶不住了。


教室里阒寂无声,大家像在等待一场激烈的搏杀。我平静了呼吸,走到他跟前:你没有吵闹对吗?


“嗯”男生头更低了,声音像蚊子叫。


好样的,你当然有权利坐着,而且要抬起头,挺起胸膛。我拍怕他的肩,走回讲台。


现在认为自己同样没有吵闹的,可以坐下!


大家面面相觑,显然这个结果有点出乎意料。但很快,一个接一个地坐下,只剩几个看来确实吵闹的学生还站着。


我大声说道:虽然这节课纪律不太理想,但老师还是要夸奖一些同学,首先是不肯站的这位,他没有错,为什么要站?他凭什么要为别人的错误买单?你们应该像他一样,坚持自己的正确,不是随大流。其次是这几位吵闹的同学,你们还站着,说明你们愿意承担自己的过错,而不是逃避。老师喜欢有个性有担当的学生!


那一节课,我看到了所有学生昂首挺胸,那个倔强的孩子眼睛晶亮柔和,听课很认真。没有想到他从此喜欢上我的课,非常活跃。一次语文课上我要求按照朱自清写春雨的句子来仿句,这孩子给了我一个难忘的答案:春雨像大宝SOD蜜,滋润极了。


几年后,他来看我,一脸傲娇地告诉我在职高汽修班学生期间,代表学校参加了汽修方面的全国比赛,获了奖,现在被高端汽车4S店高薪聘请。说这话时,阳光正撒在他长满青春痘的脸上,蓬勃而饱满。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因材施教”,这个已经在中国流传了上千年的先哲的伟大教育思想,恐怕已经被不少国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有一句话说得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而我们身边却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孩子就像树木,不修剪就不能成才。这句话固然有些道理,但过分修剪的树别指望它长高。一个被剪掉个性的孩子,只剩怯懦和迷茫,亦步亦趋地前行,怎么还能自信的迎接未来?这样的孩子多了,一个民族又怎么能有创新性人才?


教育不应该是一把剪刀,而应该是一片阳光雨露,让孩子们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关于作者


一心,原名易新琴,学者荟专栏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年少时酷爱文学,青年时期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散文》、《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新民晚报》等报刊及中国散文网等网络平台。现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一心散文”专栏签约作家,《宁波日报》“甬派”“皓哥读书”专栏作家。


推荐阅读


一心:做一个灵魂的朝圣者

一心 | 安守幸福年

一心:智慧是女人最高的颜值

一心:孩子,你是我的成长

一心:父亲的情人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